■ 九香
奧斯卡·王爾德(Oscar Wilde,1854—1900年),出生于愛爾蘭都柏林,十九世紀唯美主義先鋒作家,也是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。在詩歌、戲劇、童話、小說創作、文學批評領域均有建樹,他談吐幽默,追逐時尚,作品充滿機鋒,人生充滿爭議。在王爾德的墓碑上,他被譽為“才子和戲劇家”。
只有那些極度缺乏想象力的人們才有可能找不到飲用香檳酒的理由。
據王爾德的密友回憶,王爾德有著有從午后4時飲至凌晨3時也不會醉的酒量。他是位十足的酒徒,豪飲香檳、葡萄酒等各種酒飲。在奢靡的生活中,醉眼朦朧,在酒液的潤澤下他寫出了諸多廣為流傳的經典作品,他留下的金句時至今日也仍然魅力不減。
很多藝術家都是嗜酒之人,古今中外頗有才名的文人墨客很多都是酒精的狂熱愛好者。在中國,人們習慣了白酒、黃酒,西方人卻另有所愛。
眾所周知梵高是苦艾酒的忠實擁躉者,殊不知王爾德對苦艾酒的熱愛也非比尋常。他在巴黎逗留期間,以毒舌著名的王爾德養成了飲酒的習慣,其中苦艾酒算得上是他的最愛了。據其稱,在忍受那種仿佛被騾子踢了一腳的感覺后,就會獲得苦艾酒引起的幻覺性質的獎勵。
苦艾酒,歷史上描述為蒸餾的,高酒精度數(65-84%)的一種飲料。它是一種茴香味的烈酒,從植物性藥材中萃取,其中包括苦艾的花和葉,綠茴芹,甜茴香,和其他藥材和食用香草。
18世紀后期,苦艾酒興起于瑞士納沙泰爾州。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,它成為法國大受歡迎的酒精飲料,尤其是在巴黎的藝術家和作家之間。由于其與波希米亞文化之間的因緣,苦艾酒受到社會保守主義者和禁酒主義者的反對。
視苦艾酒為創作靈感之源的王爾德這樣描述它:“一杯苦艾酒下肚,你見如所愿;兩杯之后,事與愿違;酒過三巡,世間真相如實展現,而這才是最可怕的時刻?!彼J為苦艾酒比任何酒都更有勁兒,因為苦艾酒的微妙之處就在于它有一點點致幻的作用,往往能夠誘惑出人們潛意識中的自我。
王爾德是時代的異數,也是一朵孤芳自賞的奇葩。他對苦艾酒的致幻之妙頗有心得,他曾用絢爛的語言描述了這種幻覺:“酒后走在寒夜的大街上,我卻感覺大簇大簇的郁金香,在我腳邊挨挨擦擦?!?882年,王爾德游歷美國時的比喻則更為詩意:“一杯苦艾酒跟一輪落日有什么分別呢?”在他的筆下,酒味淡了,詩意濃了,我們跟隨著王爾德的筆觸彷佛走進了愛酒之人的神秘花園,這里香花常開不敗,這里終年四季如春。
酒精和苦艾都有一定的麻醉作用,雖然在藝術家的筆下散發著醉人的芬芳,不少杰出的藝術家和文學家,如海明威、畢加索、梵高、德加、王爾德等也都是苦艾酒的愛好者。但是筆者還是要建議各位謹慎飲用苦艾酒,因為飲用苦艾酒或可使人產生幻覺,大家還是要量力而行,不要輕易嘗試哦。
王爾德視酒為創作靈感之源,愛酒的王爾德當然也不會忘記把酒嵌入自己的作品當中。在戲劇《莎樂美》里,當莎樂美聽見囚在地牢中的約翰的聲音時,立刻被深深打動,不禁感嘆:“你的聲音就是我要喝的酒?!甭曇羧缇?,這世間一切的美好都如酒,也許這也是王爾德本人的心聲。
長久以來,王爾德詼諧而辛辣的“語錄”在我國廣為流傳,諸如“除了誘惑之外,我可以抵抗任何事物” “我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” “生活里有兩個悲?。阂粋€是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,另外一個是得到”。
關于飲酒,他也曾說過:“我有一個發現,如果飲用足量的酒,就可以產生一切沉醉的效果”,“酒鬼”本質可謂展現地淋漓盡致。作為藝術家的他一生跌宕起伏,對唯美偏執的追求,以及不為世人所理解的愛戀,讓醉生夢死的他從云端跌落,最終在塵埃中一醉不醒。
關于他的故事后世還在不斷演繹,他的作品和他本人一樣讓后來者愈發著迷,讀王爾德如飲醇酒,讓人沉醉其中。他勸誡人們別把生命獻給無知、平庸和低俗,卻用一生踐行了莫要辜負美酒。